關于印發進一步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
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25年07月24日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進一步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若干政策措施》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7月15日
進一步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
若干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擴大服務消費和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部署要求,加快推動我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釋放文旅消費需求
(一)實施消費惠民讓利行動。根據居民消費習慣,適時發放省級文化和旅游消費券,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發放文化和旅游消費券。積極承辦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季主場活動,參加全國“百城百區”文化和旅游消費行動,支持銀聯公司與有關商業銀行推出文旅消費支付立減、贈券“大禮包”措施,在油氣氫電服務消費場景持續推出“車友會”“自駕無憂”等促銷活動,開發“全省一碼通”年票產品等。深入開展“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消費季活動,支持各地統籌資金開展文化和旅游促銷活動,鼓勵旅游景區結合實際實行門票減免等優惠措施,引導星級旅游飯店、等級旅游民宿等推出優惠項目。開展“光影故事美好生活”電影消費惠民活動。(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各省轄市政府和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以下均需各省轄市政府和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二)營造貼心氛圍。優化重點景區和文博場館等預約、售票管理,暢通線上線下預約、購票渠道,因地制宜延長熱門景區、文博場館開放時間。推動用人單位合理制定帶薪年休假計劃,鼓勵將帶薪休假與傳統節日、特色活動相結合。鼓勵基層工會使用會費為會員購買我省旅游景區年票。(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總工會)
(三)加大引客入豫力度。按照《河南省促進入境旅游發展激勵暫行辦法》,對符合條件的文旅企業給予資金激勵。對組織游客以專列、包機形式來豫旅游的旅行社,分別按照3.5萬元/列次、6.5萬元/架次標準給予獎勵。對赴境外參加國際性展會的我省文旅企業按政策補貼國際交通費。(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商務廳)
二、擴大優質文旅供給
(四)培育產業鏈群。制定實施《河南省重點文化和旅游產業鏈群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大力培育旅游裝備、演藝演出、交通旅游、文旅集聚市場、文創潮品、動漫游戲、康養旅游、體育旅游等8個重點文旅產業鏈群。加快培育一批規模超過500億元的產業鏈群,建設一批營業收入超過5億元的文旅企業,推出一批適銷對路的文旅產品和服務品牌。(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安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體育局、稅務局、文物局)
(五)打造拳頭產品。積極推動黃河古都群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力爭“十五五”末鄭州、開封、洛陽、安陽年度入境游客總數達到200萬人次以上。依托國家級、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和旅游休閑街區,積極引進大型文商體旅綜合體,帶動多元消費產品、業態集聚發展,支持鄭州、洛陽市對標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鄭州、開封市對標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支持少林寺、龍門石窟、殷墟等景區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旅游景區,以濟源王屋山、鶴壁黎陽城、三門峽函谷關等為重點創建一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體育局)
(六)豐富多元供給。優化親子游樂服務,推出一批高品質少兒題材舞臺劇目,創新演出場景和形式;鼓勵酒店、民宿推出優質親子房、兒童房,打造親子度假酒店。創新發展研學旅游,推動旅行社研學旅游業務健康有序發展,鼓勵具備研學旅游資源的各類單位提供優質資源,豐富研學旅游供給,推出一批優質研學旅游營地和課程。提升老年人文旅服務品質,發展銀發經濟,推廣康養、慢游、家庭游、懷舊游、錯峰游等旅游產品,推出更多適合老年人的優質戲曲、曲藝、書畫、音樂、廣場舞、短視頻等文化產品,增進老年人福祉。(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
(七)加快深度融合。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提升產品供給能力。支持文化文物單位與社會機構合作,推出特色融合、時尚國潮產品,做強“豫博文創”“唐宮文創”“殷墟文創”等品牌,持續辦好全省文創大賽,健全文創設計產業雙創體系。豐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文旅業態,打造“博物館奇妙游”等特色主題項目,做優“醉美·夜鄭州”“古都夜八點·相約洛陽城”“夜開封·歡樂宋”“安陽洹河夜游”品牌。推動文化旅游和科技深度融合發展,繼續實施“百大標識”數字化提升項目,鼓勵旅游景區、度假區、休閑街區、工業遺產、博物館等打造“人工智能+智慧文旅”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打造餐飲品牌,加強老字號餐飲品牌飲食類非遺項目宣傳、保護,鼓勵各地傳承創新豫菜特色菜系烹飪技藝,研究制定豫菜制作標準。鼓勵發展夜間餐飲、休閑餐飲、文旅主題餐飲,辦好“豫鑒美食”餐飲系列活動。辦好“三山同登”群眾登山健身大會、“萬村千鄉”農民籃球賽、“行走是吾鄉”自行車公開賽等品牌賽事,打造5個以上國內精品旅游賽事。積極發展低空旅游、飛行體驗、娛樂飛行、航空跳傘、滑翔傘、無人機等低空消費。(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體育局、文物局)
(八)拓展公共服務。鼓勵公共文化機構開展文化體驗、藝術普及等服務。鼓勵文化文物單位、公共文化空間打造復合型文旅體驗空間,推出一批“非遺進鄉村、進景區、進民宿、進街區”主題空間、活動和產品。鼓勵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策劃推出高品質特展。制定實施《河南省文物建筑安全利用導則》,指導各地有效利用文物建筑。(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局)
三、烘熱文旅消費市場
(九)加強國內旅游宣傳。持續擦亮“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圍繞四季文旅消費特點,開展“四季河南”產品主題推廣,圍繞我省重要文旅IP策劃開展“河南大遺址走廊探源”“看見黃河”“中國功夫”等文旅品牌宣傳,創意開展“微博旅游之夜”“河南文旅推薦官招募創作”“時尚河南”“跟著電影去旅行”等主題活動,在重點客源市場采取“大線上、小線下”形式開展“引客入豫”精準營銷活動。推動各地舉辦特色文旅活動,指導各地用好主流媒體和新媒體開展線上線下文旅宣傳推廣。辦好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世界古都論壇、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等重大節事活動。(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文物局、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廣播電視臺)
(十)創新開展境外宣傳營銷。深入實施《河南省入境旅游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開展入境游“全球種草計劃”,持續做好“Visit Henan”海外新媒體矩陣運營工作,打造“我的河南旅行日記”“河南文旅熱門挑戰賽”等推廣專欄,繼續舉辦“發現河南”入境游產品踩線洽談系列工作營。啟動城市推薦官孵化計劃,鼓勵培養國際旅游形象公益推廣人、入境旅游觀察員,加大境外新媒體渠道擴展力度。鼓勵各地開展入境旅游宣傳推廣,鼓勵文旅企業探索開展市場化境外營銷推廣,構建省市協同、政企聯動的宣傳格局。(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廣播電視臺)
(十一)培育演出經濟新引擎。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豐富旅游演藝產品和劇場演出供給,優化營業性演出審批流程,鼓勵各地舉辦萬人以上大型演唱會等,適當放寬大型營業性演出可售(發)票數量限制。落實巡演項目首演地內容審核負責制,巡演地不再重復進行內容審核。(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委宣傳部、省公安廳)
(十二)拓展對外貿易。探索完善全省對外文化貿易共建體制機制,構建“一基地+一中心+N分中心”聯動發展格局,依托中國(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開封綜保區和開封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設立省對外文化貿易分中心,推動境外文化貿易中心建設。(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商務廳)
四、加強產業政策保障
(十三)支持項目建設。用好省文化產業發展資金,重點支持文化和旅游產業鏈群發展、文化旅游融合、文化創意等項目。鼓勵旅游景區、文博場館等更新游樂演藝、展陳展示、索道纜車等設備。對符合條件的文化和旅游領域設備更新項目加大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貸款按照規定給予貸款財政貼息。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和旅游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和旅游項目申報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投入。(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委宣傳部、金融辦、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十四)促進企業發展。實施文旅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加快推動中小微文旅企業升規納統,支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文旅企業擴規模、強實力、創品牌,大力引進國內外頭部企業、專門機構,合作落地一批標志性、引領性文旅項目。統籌省文化產業發展資金,對我省首次被認定為“全國文化企業30強”“全國成長性文化企業30強”的企業、首次入選“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國旅游演藝精品目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等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統籌省級旅游業資金,對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按照相關規定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鼓勵文旅企業爭創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中國服務業民營企業100強等,利用省級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對首次入圍企業按照規定給予支持。符合條件的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可按規定參評省級夜經濟集聚區,享受相應獎勵政策。聚焦新文娛領域,支持培育服務業新供給企業(項目),對符合條件的項目按照不超過核定投資額的20%給予支持,向創業投資企業、私募股權基金和金融機構推薦,加強項目用地保障。推動旅行社、星級旅游飯店、等級旅游民宿發展。各地要加大投入支持文旅消費市場主體發展,推動文旅消費市場擴容。(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
五、優化文旅消費環境
(十五)提升服務質量。實施旅游景區強基煥新行動和“啄木鳥計劃”,促進產品業態、服務品質、旅游體驗等提升。優化旅游公共信息發布服務,加強旅游出行風險預警提示。鼓勵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主辦單位與基礎電信企業加強合作,強化公眾通信服務。提升博物館、景區等文旅場所講解服務水平,加強博物館社會講解規范管理。科學設計文旅場所參觀游覽線路,有序擴大接待規模。充分發揮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效用,提升支付便利度,鼓勵各地設立離境退稅商店。(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商務廳、通信管理局、文物局)
(十六)優化發展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強新業態包容審慎監管,在規范管理的前提下,鼓勵增加文娛綜合體、電子競技、游戲游藝等室內文化娛樂產品、服務。開展景區、民宿淡旺季用工需求對接服務,破解旅游業季節性用工短缺難題。(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十七)維護市場秩序。加強文旅市場跨部門綜合監管,暢通舉報投訴渠道,開展全省“不合理低價游”“導游亂象、強制消費”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查處、嚴厲打擊不合理低價游、強制購物、有償代約、惡意搶票囤票、“黃牛”倒票等行為,落實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輕微違法“首違不罰”制度。實施文旅市場“信用+”工程,加大文旅市場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實施力度。全面排查安全風險隱患,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安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