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淄淄”有味到“濱濱”有禮,“文旅”的風吹到這兒——河南,中醫藥學的重要發祥地、醫圣故里。古老神奇的中醫藥又一次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今天,讓我們來體驗一場,西峽獨有的沉浸式中醫藥文化之旅!
第一站:伏牛山山茱萸基地
每逢春天,漫山遍野的山茱萸樹,張開雙臂擁抱著大自然的饋贈,在起伏的山巒間,勾勒出一幅爛漫的鄉村畫卷。
春來花千樹,秋至果滿山。每至金秋,紅艷飽滿的山茱萸掛滿枝頭,盛開在種植基地里。房前屋后、山麓道旁,共有20余萬畝的山茱萸。遠遠望去,宛如寶石般晶瑩剔透。
第二站:仲景百草園
占地1600畝的仲景百草園,共有九山六溝一湖一洼田,藥材和植物有上千種。這里是中醫藥愛好者和學子研學實踐的沃土,陳列著業界知名人士親筆題詞的碑林,寓意深遠,各有千秋。
仲景百草園始建于2003年,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如今已成為集藥用植物教育、園林觀賞、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立體生態園林。行走在園內,鳥鳴聲聲入耳,鮮花引來蝴蝶戲舞,蜜蜂花間采蜜忙。看到的是景觀,享受的是健康。
園內最高海拔為285.5米,年平均日照時間1800-2200小時,降雨量800-1100mm,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適合各類植物生長。
一株株藥用花草植物,造就美妙的豐收果實,撐起西峽中醫藥文化發展的美好明天!
第三站:中華醫圣苑
在西峽,每年正月十八都會有一場文化盛宴,在醫圣苑舉辦張仲景誕辰祭拜大典。不少愛好中醫文化的游客不遠千里前來,體驗名醫坐診、瑞獅迎春、梨園同慶。
醫圣苑是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數十萬人。高18米的張仲景圣像,慈眉善目、正氣凜然。
第四站:仲景養生小鎮
這里的植物都有其藥用價值,每一條街巷都以中藥命名,每一座雕像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座大殿都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積淀。
“潮流+藝術+文化+養生”的沉浸體驗業態,圈了一大波本地和外地熱粉。這里已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有“中原養生第一鎮”之美譽。
入夜的小鎮華燈初上,經方塔燈火通明,人間煙火氣與古韻傳承碰撞,有一種大唐盛世的美。
不是麗江去不起,而是西峽的仲景養生小鎮更具性價比。它集吃住行游購娛禪養學為一體,被評為河南省省級旅游休閑街區、南陽市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